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5年 第5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5-06-25
    综述与专论
    药物释放系统
    刘袖洞, 马小军, 袁权
    化工学报. 2005, 56(6):  955-961. 
    摘要 ( 693 )   PDF (524KB) ( 7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口服、透皮、黏膜等非注射给药途径药物释放系统的研究进展,以及靶向、细胞微囊化和微加工等新技术手段在药物释放系统中的应用,评述了药物释放系统的问题及解决手段.

    纳米管生物技术

    吴洪;姜忠义
    CIESC Journal. 2005, 56(6):  962-971. 
    摘要 ( 685 )   PDF (1219KB) ( 7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纳米管科学的迅速发展,纳米管以其特殊的管状结构,独特的力学、化学、电学和光学性质以及材料的多样性在生物技术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纳米管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纳米技术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介绍了纳米管的几种主要制备方法、形成机理及特点,就其在生物分离、生物催化、生物传感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微滤膜通量模型研究进展
    王湛, 武文娟, 张新妙, 刘德忠
    化工学报. 2005, 56(6):  972-980. 
    摘要 ( 658 )   PDF (652KB) ( 3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现有的微滤通量模型进行了阐述.首先是基于溶质微粒反向扩散或溶质微粒的横向迁移现象分别阐述了浓差极化类模型和力平衡类模型的发展演变过程;其次是基于溶质(或微粒)在孔内的收缩堵塞及在膜表面上的吸附或沉积特性,对堵塞过滤定律和Darcy 定律及其发展过程分别进行了阐述.再次,基于膜表面上多种效应的协同作用叙述了集成模型的进展情况.最后展望了未来微滤膜通量模型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
    热力学
    用拟二元方法研究iPP-DBP-DOP三元体系的热致相分离热力学
    杨振生, 常贺英, 李凭力, 王世昌
    化工学报. 2005, 56(6):  981-988. 
    摘要 ( 827 )   PDF (1546KB) ( 5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拟二元方法研究等规聚丙烯(iP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三元聚合物溶液的热致相分离热力学,得出了拟二元相图的数学关联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法测定浊点温度, 采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测定熔点、动态结晶温度.利用浊点测定数据回归聚合物-共溶剂的交互作用参数 χ的表达式,χ是共溶剂配比和温度的函数,以此为基础计算的拟二元相图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发现共溶剂中DBP份数增加,相分离类型由单纯固液分相形式转变为液液分相、固液分相依次发生形式,共溶剂配比能调控拟二元相图结构.研究表明,只需测定一个较低冷却速率下几种共溶剂配比的拟二元溶液的浊点温度、分别测定几个冷却速率下iPP–DOP二元溶液的动态结晶温度即可掌握该三元溶液热致相分离热力学的全部信息.其可用来指导制膜过程,并能准确预测形成的膜结构形貌.
    传递现象
    带有减阻杆的旋风分离器内气体流动分析
    王建军, 王连泽, 刘成文
    化工学报. 2005, 56(6):  989-994. 
    摘要 ( 604 )   PDF (677KB) ( 2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对装有减阻杆的旋风分离器内流场进行了详细测量,根据流场分布的特点发现在减阻杆后存在明显的绕流尾涡区.对比实验的结果表明不同结构型式的减阻杆后绕流尾涡区的流动分布不同,其中减阻杆的迎风宽度及形状对减阻杆后绕流尾涡区的流动分布有明显影响.由于减阻杆的迎风宽度及形状与减阻性能有关,因此通过对减阻杆后绕流尾涡区的流动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旋风分离器内减阻杆的减阻机理.

    不连续双斜向内肋强化换热管性能

    孟继安;李志信;过增元
    CIESC Journal. 2005, 56(6):  995-998. 
    摘要 ( 630 )   PDF (472KB) ( 2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空气与水逆流直接接触热质交换模型计算及与实验比较

    宋垚臻
    CIESC Journal. 2005, 56(6):  999-100. 
    摘要 ( 553 )   PDF (434KB) ( 3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相流
    低含液率多相管路平均持液率
    王武昌, 李玉星, 唐建峰, 喻西崇
    化工学报. 2005, 56(6):  1004-1008. 
    摘要 ( 724 )   PDF (533KB) ( 2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
    TiO2光催化降解水中天然有机物富里酸的动力学模型
    傅剑锋, 季民, 金洛楠, 安鼎年
    化工学报. 2005, 56(6):  1009-1014. 
    摘要 ( 676 )   PDF (595KB) ( 5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天津地表水中天然有机物主要是富里酸,它是消毒副产物的主要前驱体,因此对于富里酸的控制非常重要.以粉末态TiO2为催化剂,在光催化-超滤反应器中对水中天然有机物富里酸进行了光催化氧化研究,考察了富里酸氧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初始pH值、催化剂浓度、光强、添加剂浓度.结果表明:富里酸降解过程能够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来表示;最佳的催化剂浓度为0.5 g•L-1;在pH值减小、添加剂浓度和光强增大时有助于富里酸的去除.通过分析反应速率常数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到富里酸光催化氧化总体动力学模型,试验值基本符合动力学模型.另外试验还表明该反应器可方便地实现有机物降解且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
    环己烷羧酸亚硝化的反应动力学模型
    李朝辉, 罗和安, 吴剑, 袁霞
    化工学报. 2005, 56(6):  1015-1019. 
    摘要 ( 875 )   PDF (412KB) ( 2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环己烷羧酸与亚硝基硫酸的亚硝化反应制取己内酰胺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反应过程.实验证实了该过程伴有环己烷羧酸与三氧化硫作用的平行副反应以及己内酰胺与亚硝基硫酸作用的串联副反应,由此提出了亚硝化过程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在假定各主、副反应之间没有交互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实验方法间接地确定了模型参数.该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工业亚硝化过程的控制参数,并为工业亚硝化过程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超细粒子Fe-Mn工业催化剂F-T合成集总机理动力学(Ⅰ)反应机理与动力学模型描述式
    吉媛媛, 相宏伟, 李永旺, 徐元源, 钟炳
    化工学报. 2005, 56(6):  1020-1025. 
    摘要 ( 634 )   PDF (424KB) ( 2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超细粒子Fe-Mn工业催化剂在F-T合成中CO转化的动力学模型描述式,为其工业放大过程中反应器设计提供依据,将F-T合成这样一个包括数百个反应的体系集总为F-T烃生成反应和水煤气转换(WGS)反应.这样,反应物CO的转化速率可近似地用烃生成速率与CO2生成速率之和来表示.在碳化物机理基础上建立烃生成基元反应步骤,以决定烃“结构单元”CH*2生成的步骤为速控步骤建立动力学模型.同时,在甲酸盐机理基础上建立CO2生成的基元反应步骤,以甲酸盐物种的生成步骤为速控步骤建立动力学模型.将二者组合,获得同时包括F-T烃生成反应和WGS反应的F-T合成集总动力学模型.
    超细粒子Fe-Mn工业催化剂F-T合成集总机理动力学(Ⅱ)参数估算与模型筛选
    吉媛媛, 相宏伟, 李永旺, 徐元源, 钟炳
    化工学报. 2005, 56(6):  1026-1030. 
    摘要 ( 597 )   PDF (392KB) ( 1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真实、准确的动力学参数,设计和安排了动力学实验,在参数估算过程中建立了CO转化率和CO2选择性两个目标函数.用传统的Levenberg-Maquardt方法,通过对文(Ⅰ)建立的超细Fe-Mn工业催化剂F-T合成集总机理动力学模型参数的优化,得到最终的估算值.依据参数的物理意义、拟合程度和统计检验对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进行模型筛选,最终获得的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描述CO转化率和CO2选择性,估算值与实验值相对残差一般小于25%.同时,所得模型可较好地解释催化剂反应性能.
    分离工程

    乳酸提纯反应精馏新工艺非平衡级稳态模拟

    张猛;马利;杨基础;徐用懋
    CIESC Journal. 2005, 56(6):  1031-1034. 
    摘要 ( 867 )   PDF (666KB) ( 5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过程系统工程

    应用广义简约梯度算法增强遗传算法求解化工冶金相平衡

    张会刚;朱庆山
    CIESC Journal. 2005, 56(6):  1035-1040. 
    摘要 ( 665 )   PDF (470KB) ( 2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可靠的相平衡计算对化工冶金过程有很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广义简约梯度法(GRG)来增强遗传算法(GA)用于相平衡计算过程,在遗传算法演化快结束时引入GRG算子,演化结束后使用GRG精修结果,克服了GA局部搜索能力不强的缺点,加快了搜索速度.KCl-FeCl2体系相平衡计算结果显示这种混合算法(Hybrid Algorithms)能够提高GA效率的同时保留了全局收敛的优点,因此其在化工冶金相平衡计算中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非灰系统当量灰吸收系数的反演

    聂宇宏;陈海耿;姚寿广
    CIESC Journal. 2005, 56(6):  1041-1044. 
    摘要 ( 754 )   PDF (397KB) ( 3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由气体温度场反向分析计算气体当量灰吸收系数的方法.采用段法(区域法)求解正问题,反演中采用求目标函数极小值的共轭梯度法.以直通式实验炉的测量数据为求解条件,用该计算得到了炉内气体介质当量灰吸收系数的分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段法与共轭梯度法结合可以较好地反演非灰系统的当量灰吸收系数.与指数宽带段法模型结果的比较表明,反演得到的当量灰吸收系数具有与指数宽带模型相当的精度,但计算量小于宽带模型的1/10.

    基于平稳性能不确定信息盲源信号提取的过程监控方法

    陈国金;梁军;钱积新
    CIESC Journal. 2005, 56(6):  1045-1050. 
    摘要 ( 615 )   PDF (482KB) ( 1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工业过程中的信息不一定平稳,提出了一种基于平稳性能不确定信息盲源信号提取的过程监控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提取过程盲源信号,采用k-近邻法进行分类,从而实现对过程性能的监控.通过对简单AR(1)过程和双效蒸发过程的仿真研究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为了与基于传统独立成分分析(ICA)和多元统计过程控制(MSPC)的过程监控方法相比较,还作了相应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基于传统ICA的过程监控方法具有更少的误报率和漏报率,而比基于MSPC的过程监控方法具有更少的误报率,从而说明了该方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

    具有中水道的过程工业水网络设计方法

    王东明;杨凤林;张兴文
    CIESC Journal. 2005, 56(6):  1051-1056. 
    摘要 ( 767 )   PDF (424KB) ( 3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具有中水道的过程工业水网络设计方法,该方法强调合理地确定第一中水道位置的重要性,运用一种确定某一中水道回用到它的后续过程的优先顺序的新方法精确地完成了从任意一个中水道到它的后续过程的水分配,并在设计步骤中给出了一些可能出现情况的处理方法.实例求解结果表明,具有中水道的水网络能明显减少新鲜水的消费,设计方法简便易行.

    一种混杂系统数据校正新方法

    张奇然;荣冈
    CIESC Journal. 2005, 56(6):  1057-1062. 
    摘要 ( 740 )   PDF (428KB) ( 3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于既包含连续生产过程又包含离散事件的混杂系统,尤其是对于带有生产方案切换的实际生产过程,通过在物料平衡模型中引入随机调度方程,从而构造出包含随机调度方程参数变量θ的新型协调模型,然后利用一种不确定模型的协调算法对此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仿真研究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生物化学工程、制药、食品和天然产物加工
    表面活性剂辅助蛋白质体外折叠:分子模拟
    卢滇楠, 王君, 刘志霞, 张敏莲, 刘铮
    化工学报. 2005, 56(6):  1063-1069. 
    摘要 ( 682 )   PDF (627KB) ( 3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分子模拟方法考察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蛋白质折叠过程热力学特性的影响,蛋白质分子构建采用HP模型并引入了方阱类势函数.模拟结果显示:模型蛋白分子的某些折叠中间态会陷入局部能量最低状态而无法完成折叠;弱疏水性表面活性剂对模型蛋白的稳定性影响小,但可有效地帮助处于局部能量最低状态的蛋白折叠中间态通过能量壁垒而实现折叠;强疏水性表面活性剂则可与蛋白质形成高稳定性的复合物而阻止折叠的进行,需将其脱除才能使折叠过程重新开始.模拟结果还显示: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会使蛋白质折叠中间态更加丰富,从而能够光滑折叠过程中的能量阱;表面活性剂与变性环境对于蛋白质的折叠具有协同效应.模拟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实验结果具有一致性,显示分子模拟的方法在揭示蛋白质折叠过程的微观机理以及表面活性剂类折叠助剂的分子设计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胺化聚苯乙烯载体柔性固定化木瓜蛋白酶
    沈斌, 魏荣卿, 刘晓宁, 朱建星, 欧阳平凯
    化工学报. 2005, 56(6):  1070-1075. 
    摘要 ( 662 )   PDF (534KB) ( 2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酶的“柔性固定化”模型,并以Mannich反应得到担载量为0.4~6.0 mmol NH2•g-1的胺化聚苯乙烯树脂为载体,以双醛淀粉为柔性链,对木瓜蛋白酶进行柔性固定化,酶活回收率可达40%~50%,相当于手臂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的1.8~2.4倍,且柔性固定化酶稳定性较好.该结果说明,酶的“柔性固定化”模型可以改善传统共价结合固定化酶及手臂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不高的缺陷.
    疏水层析法复性重组人γ-干扰素
    关怡新, 潘海学, 姚善泾
    化工学报. 2005, 56(6):  1076-1080. 
    摘要 ( 868 )   PDF (454KB) ( 3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重组人γ-干扰素(rhIFN-γ)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形成包涵体.利用疏水作用层析(HIC)法对rhIFN-γ 进行复性.采用了等尿素梯度和线性尿素梯度两种复性方法,考察了线性尿素梯度下尿素梯度长度、尿素终浓度、流速和上样量对rhIFN-γ复性的影响.在优化的线性尿素梯度复性条件下,尿素浓度在10个柱体积内从6 mol•L-1下降到2 mol•L-1,流速为1 ml•min-1、上样量为0.568 mg时,rhIFN-γ的活性收率比稀释复性法提高6.5倍,蛋白质量收率为36%,比活达1.9×108 IU•mg-1.
    能源和环境工程
    PEM燃料电池中质子交换膜内水和质子的迁移特性
    孙红, 郭烈锦, 刘洪潭, 张广升
    化工学报. 2005, 56(6):  1081-1085. 
    摘要 ( 760 )   PDF (579KB) ( 4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质子交换膜的水含量及水和质子的迁移对PEM燃料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提出了一个稳态两相流数学模型,用以研究质子交换膜中的水迁移和水含量及其与质子传递阻力的关系.模型耦合了连续方程、动量守恒方程、物料守恒方程和水在质子交换膜中的传递方程.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分析模拟结果发现,当电流密度相同时,沿气体流动方向,质子交换膜中水的电渗拉力系数、反扩散系数和水力渗透系数逐步增大,而水的净迁移系数逐步减小;同时,质子交换膜的含水量增加,质子传递阻力逐步下降;增大电池的操作压力,电渗拉力系数、反扩散系数、水力渗透系数、水净迁移系数和质子膜的含水量增加,而质子传递阻力下降,使燃料电池的性能得到了提高.
    苇浆CEH漂白废水的毒性及毒性排放负荷
    方战强, 李友明, 陈中豪
    化工学报. 2005, 56(6):  1086-1090. 
    摘要 ( 786 )   PDF (401KB) ( 4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发光细菌法对苇浆CEH三段漂白废水进行了毒性研究,其中C段废水的毒性最大,其EC50为17.39%,属于强毒级别;E段、H段废水的EC50分别为163.6%、252.4%,均属于无毒级别.苇浆CEH漂白工艺总毒性排放因子(TEF)为472.021 TU•m3•(吨浆)-1,其中C段废水的毒性最大,其TEF为393.88 TU•m3•(吨浆)-1,约占总量的83.45%,其次是E段废水,约占10.03%,H段最小,约占6.52%.
    Ni、Pt对柴油车排气颗粒物去除催化剂的修饰作用
    梁红, 叶代启, 付名利, 薛淑敏, 林维明
    化工学报. 2005, 56(6):  1091-1096. 
    摘要 ( 588 )   PDF (898KB) ( 2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改性整体式堇青石蜂窝陶瓷为载体,用Ni和Pt修饰Cu-K-V/TiO2/γ-Al2O3 /cordierite催化剂,制备了用于消除柴油车排气颗粒物的催化剂;采用DSC/TG方法确定催化剂的活性及BET、TG-I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探讨了Ni和Pt对Cu-K-V/TiO2/γ-Al2O3 /cordierite催化剂的修饰作用及老化对催化剂的影响.研究发现经Ni和Pt修饰后的催化剂能有效降低柴油车排气颗粒物的最大燃烧速率时的温度,特别是对颗粒物中最难燃烧的石墨化部分的去除;而且Ni和Pt的添加能提高颗粒物的去除效率.对含Pt催化剂,老化会降低催化剂的活性;而对含Ni的催化剂,老化使催化剂的活性增加,这可能是Ni向催化剂非孔道的外表面迁移的结果.

    竖管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系统的启动特性

    杜小泽;吴少融
    CIESC Journal. 2005, 56(6):  1097-1101. 
    摘要 ( 901 )   PDF (396KB) ( 4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大型竖管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系统的动态启动控制模型,通过数值分析研究,对系统的启动过程和启动特性进行理论探索.分析了初始原料海水流量以及最高饱和温度等运行参数的选择对系统启动过程的影响.研究了启动阶段,原料海水流量与系统的造水比以及启动时间之间的耦合影响;计算结果为原料海水流量的优化提供了依据.研究还表明,在启动之初,系统即可稳定地承担作为热源的低温核供热堆的额定产热量,显示该系统和核供热堆具有良好的耦合特性.建立的启动模型在经过实验验证加以完善之后,可以作为分析系统动态运行特性的理论基础.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层的有效质子电导率

    杜春雨;史鹏飞;程新群;尹鸽平
    CIESC Journal. 2005, 56(6):  1102-1105. 
    摘要 ( 831 )   PDF (578KB) ( 3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材料科学与工程

    常温合成条件对两步法制备氢氧化镁阻燃剂中试研究的影响

    李志强;吴庆流;向兰;魏飞
    CIESC Journal. 2005, 56(6):  1106-1111. 
    摘要 ( 769 )   PDF (2033KB) ( 5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自行研制的中试设备上用两步法(氢氧化钠合成法-水热反应法)制备出了氢氧化镁阻燃剂,分析了常温合成条件对制备氢氧化镁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相同的水热条件下,提高常温合成温度和降低氢氧化钠加料速率,有利于常温产物的水热改性处理,使之生成形貌规则、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的氢氧化镁六方片状颗粒.
    新型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阳离子基团缓蚀性能
    石顺存, 易平贵, 曹晨忠, 王学业, 苏界殊, 刘军喜
    化工学报. 2005, 56(6):  1112-1119. 
    摘要 ( 850 )   PDF (1066KB) ( 5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高纯环烷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含咪唑啉环的新型离子液体Ⅰ~Ⅴ,探讨了阳离子咪唑啉基团中N(3)原子上取代基与缓蚀性能的关系.采用碳钢挂片失重法和电化学测试法,评价了它们在酸性溶液中的缓蚀性能;采用量子化学法和极化效应指数法,分别计算了离子液体Ⅰ~Ⅴ阳离子咪唑啉基团的前线轨道能量及其相应的PEI等参数.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离子液体Ⅰ~Ⅴ阳离子咪唑啉基团的缓蚀效率呈现如下关系,Ⅴ>Ⅳ>Ⅲ>Ⅱ>Ⅰ;其缓蚀效率与EHOMO、ΔEL-H和PEI等参数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聚苯乙烯-聚硅氧烷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许湧深, 戴建华, 张敏莲, 袁才登
    化工学报. 2005, 56(6):  1120-1123. 
    摘要 ( 992 )   PDF (531KB) ( 4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甲基丙烯酰氧丙基聚硅氧烷大单体(PDMS-MA)与苯乙烯共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聚硅氧烷梳状接枝共聚物(PSt-g-PDMS),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接枝共聚物的组成,研究了聚硅氧烷大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对共聚合活性的影响,并对接枝共聚物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大单体PDMS-MA的共聚合活性随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减小,随投料比的增加,共聚合转化率下降.与纯聚苯乙烯相比,PSt-g-PDMS的热稳定性提高.而且,随着大单体PDMS-MA相对分子质量和它在共聚物中含量的增加,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增加.

    盐湖粗光卤石中晶体的分布

    张婉萍;王相田;宋兴福;于建国
    CIESC Journal. 2005, 56(6):  1124-1129. 
    摘要 ( 612 )   PDF (1210KB) ( 5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察尔汗盐湖粗光卤石中各种无机盐晶体的存在形式及形态.通过筛分法将粗光卤石矿分级,运用化学法分析各粒级颗粒的组成.结果表明:90%以上的KCl•MgCl2•6H2O以大于0.177 mm粒径的大颗粒存在,75%以上的NaCl以小于0.125 mm粒径的细粒矿存在于体系中,约90%以上的CaSO4以粒径小于0.074 mm的微细颗粒存在.运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了不同粒径的光卤石矿表面的化学组成,运用光电子能谱法分析了其表面Na/Ca的摩尔比,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直接分析了各种晶体存在的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NaCl和CaSO4分别以小颗粒游离于粗光卤石矿中,未被大颗粒晶体所包裹.

    短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高嵩;姚广春
    CIESC Journal. 2005, 56(6):  1130-1133. 
    摘要 ( 608 )   PDF (963KB) ( 6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化学镀再电镀的方法,在碳纤维表面镀上Cu镀层,制备C/Cu复合丝,并在硼酸的保护下,利用非真空条件下的液态机械搅拌法制备短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程度,铜镀层存在状态及C/Al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硼酸存在下,大大降低了铜的氧化程度,碳纤维分散均匀且没有损伤,少量硼酸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没有影响,该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随碳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抗拉强度较基体材料提高50%以上,但塑性指标却明显下降.

    聚丙烯酸/海藻酸钠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生物降解性能

    张小红;崔英德;潘湛昌
    CIESC Journal. 2005, 56(6):  1134-1137. 
    摘要 ( 734 )   PDF (391KB) ( 11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过硫酸钾(KPS)作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得了可生物降解的聚丙烯酸盐/海藻酸钠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海藻酸钠(SPM)及引发剂用量、丙烯酸(AA)中和度(Dn)、聚合反应温度(T)等因素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以及树脂的生物降解性能.当海藻酸钠的质量分数WSPM为1.5%,过硫酸钾的质量分数WKPS为0.15%,中和度为65%,反应温度为70℃时,共聚物蒸馏水的吸水率为812 g•g-1,生理盐水的吸水率为79 g•g-1,且能被土壤和特定微生物降解,在土壤中60 d的降解率达17.36%.

    自修复聚合物材料用微胶囊

    田薇;王新厚;潘强;毛志平
    CIESC Journal. 2005, 56(6):  1138-1140. 
    摘要 ( 929 )   PDF (541KB) ( 3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无模板剂二次生长法合成MFI分子筛膜的生长机理
    蒋海洋, 张宝泉, 林跃生, 李永丹
    化工学报. 2005, 56(6):  1141-1143. 
    摘要 ( 730 )   PDF (620KB) ( 4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现代化工技术
    新型立体传质塔板及其流体力学性能
    刘继东, 吕建华, 张竞平, 李春利
    化工学报. 2005, 56(6):  1144-1149. 
    摘要 ( 604 )   PDF (478KB) ( 4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立体传质塔板(CTST)结构新颖, 充分利用塔板空间进行传质,具有通量大、效率高、压降低、抗堵性能强、消泡性能好等优点.在工业规模的实验塔上对立体传质塔板的塔板压降、帽罩底隙处罩内外压强、帽罩内部气相速度分布规律、雾沫夹带量、气体对液体的提升能力、塔板空间持液量等几个方面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立体传质塔板克服了穿过塔板液层的阻力,板压降较低;塔板上帽罩底部的进液口处,罩内压强低于罩外,利于吸液;罩内气相速度分布比较合理;气液两相负荷均可较大幅度提高,而且雾沫夹带量非常低;气体对液体的提升性能以及塔板空间的持液性能都比较理想.

    板式塔负荷性能图方法的若干拓展

    刘艳升
    CIESC Journal. 2005, 56(6):  1150-1155. 
    摘要 ( 796 )   PDF (666KB) ( 5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述了板式塔负荷性能图方法在实践应用中的若干问题.包括按照水力学操作极限和传质操作限制的概念构造负荷性能图、适宜坐标选择的讨论、塔板超限制操作判断问题,提出了可行稳定域分析概念,用于分析精馏塔全面进料条件变化的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