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1年 第62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1-07-05
    综述与专论
    生物材料纳米低温保存技术研究进展
    狄德瑞,何志祝,刘静
    CIESC Journal. 2011, 62(7):  1781-1789. 
    摘要 ( 1470 )   PDF (688KB) ( 7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新兴的生物材料纳米低温冻存技术的提出、发展做了回顾和总结,重点阐述了纳米颗粒溶液与生物组织的低温响应、纳米颗粒对低温保护剂性能的影响以及纳米颗粒溶液成核相变机理等问题,解读了纳米颗粒用于改善低温保护剂性能的技术途径,剖析了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金属材料交流腐蚀机理、影响因素及风险评价
    李自力,杨燕
    CIESC Journal. 2011, 62(7):  1790-1799. 
    摘要 ( 1703 )   PDF (788KB) ( 11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交流电能够诱导金属发生腐蚀,为有效控制与利用交流腐蚀,必须加强对金属交流腐蚀问题的基础性研究。本文回顾了金属交流腐蚀的研究历程,总结尚已认识的交流腐蚀行为,指出有待探索和发现的规律。对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有关交流腐蚀电化学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讨论了交流腐蚀机理的典型假说,重点评述了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交流腐蚀风险评估标准,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前景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热力学
    水-乙酸-糠醛三元体系相平衡数据关联与共沸精馏过程模拟
    孙毅,谢清若,韦藤幼,童张法
    CIESC Journal. 2011, 62(7):  1800-1807. 
    摘要 ( 2762 )   PDF (1736KB) ( 13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最大似然法,采用NRTL-HOC和UNIQUAC-HOC模型对水-乙酸、水-糠醛、乙酸-糠醛二元体系相平衡进行回归模拟,发现NRTL-HOC模型较适合于水-乙酸二元体系,UNIQUAC-HOC模型较适合于水-糠醛、乙酸-糠醛二元体系;选择UNIQUAC-HOC模型,根据二元相互作用参数推算出水-乙酸-

    量子拓扑指数法预测多氯联苯醚的热力学性质
    肖方竹,彭国文,聂长明,杨胜园
    CIESC Journal. 2011, 62(7):  1808-1816. 
    摘要 ( 1097 )   PDF (506KB) ( 4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d)基组上优化和振动分析计算了多氯联苯醚(PCDEs)所有209种可能的分子空间几何结构,得到其各原子之间空间拓扑距离,并建立拓扑空间距离矩阵。结合分子中各原子的支化度,应用原子的平衡电负性对分子图进行着色,得到量子拓扑指数PX1PX2。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技术建立联苯醚和209种可能结构的多氯联苯醚PCDEs 3种少见报道的热力学性质——标准生成热、标准生成自由能和相对自由能与PX1PX2的定量关系拓扑模型,并用该模型分别对不同热力学性质进行预测与估算。结果表

    流体力学与传递现象
    洗涤冷却管出口处的射流深度和界面波动特性
    付碧华,王亦飞,林岚,许建良,王俭,罗春桃,王辅臣
    CIESC Journal. 2011, 62(7):  1817-1823. 
    摘要 ( 1366 )   PDF (1483KB) ( 4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压差传感器和高清摄像仪对洗涤冷却管出口处射流深度和洗涤冷却室内气液界面波动特性进行了冷模实验研究,研究发现,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射流深度呈指数式增大,由此提出了主流射流深度与洗涤冷却管出口处动量通量的经验式,其最大射流深度可达2.51 cm,同时采用VOF模型和RNG κ-ε 湍流模型对其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还表明,洗涤冷却管出口处液面波动对床层内气液两相环流脉动的影响较为显著。

    微注塑成型充模流动中的对流换热行为
    于同敏,徐华,田慧卿,徐斌,王乐
    CIESC Journal. 2011, 62(7):  1824-1830. 
    摘要 ( 1266 )   PDF (455KB) ( 6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注塑成型中,由于尺度效应,使聚合物熔体与微模具型腔壁面间的对流换热行为与常规注塑成型不同,其对流传热系数亦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采用微型注塑机、温度传感器和微模具等组成的对流换热实验装置,对PP、POM和ABS聚合物熔体,以不同的注射速度填充厚度尺寸为0.510、0.420、0.325 mm,表面粗糙度分别为Ra0.062、0.393、0.695 μm微型腔时的模具温度分布进行测量,获得了模具的热通量,进而求得熔体与型腔壁面间的对流传热系数。结果表明,微尺度下实验聚合物熔体与型腔壁面间的对流传热系数,均随注射速度和型腔表面粗糙度值的增加以及型腔厚度尺寸的减小而明显增大;但聚合物材料性能不同时,其对流传热系数差别也较大。

    多孔泡沫金属中等温竖壁面空气自然对流传热的积分解
    文杰,刘振广,李菊香
    CIESC Journal. 2011, 62(7):  1831-1837. 
    摘要 ( 1154 )   PDF (481KB) ( 8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边界层理论和局部热平衡传热模型,建立控制方程组,理论分析了多孔泡沫金属中等温竖壁面空气自然对流的传热特性。采用数量级分析法简化控制方程组,再进行积分求解。结果表明:多孔泡沫金属对自然对流具有强烈的扰动作用,使边界层发展很快,其厚度远大于光壁面时的边界层厚度,在等温竖壁面条件下本文所选的参数范围内(孔隙率0.9~0.95,孔密度5~40PPI),孔隙率越大、PPI越大,边界层也越厚;空气流速很快达到最大值,且此后的速度峰值几乎维持不变;自然对流传热的强化效果非常明显,相比光壁面,加入孔隙率0.9、孔密度5 PPI的多孔泡沫铝后其强化倍数达9以上,但孔隙率、孔密度增大时,流体边界层厚度增长过快,会使得传热恶化。

    谱方法求解三维辐射与导热耦合换热问题
    马菁,孙亚松,李本文
    CIESC Journal. 2011, 62(7):  1838-1845. 
    摘要 ( 1038 )   PDF (768KB) ( 7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基于Chebyshev配置点的谱方法求解吸收、发射和散射介质内的三维辐射与导热耦合换热问题。对所需求解的辐射传递方程(RTE)和能量方程,空间上均采用Chebyshev配置点谱方法离散。对于RTE,在角度方向上采用离散坐标法离散。谱配置法的应用和离散显示其高效性。将谱配置法计算结果与文献中采用有限容积法的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即使选用比温度变化更为敏感的辐射热流和总热流作为参考标准,两种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吻合得很好。此外,计算相同问题时,采用谱配置法用到的节点数比文献中有限容积法用的节点数少得多。这表明,即使采用很少的节点数,谱配置法也能精确地求解三维辐射与导热耦合换热问题。谱配置法可以高效、高精度地求解三维辐射与导热耦合换热问题。之后,考虑导热-辐射比、光学厚度、反照率、壁面发射率等参数对温度、辐射热流及总热流的影响。

    自控泵吸法消除强烈段塞流
    吕宇玲,何利民,牛殿国,罗小明
    CIESC Journal. 2011, 62(7):  1846-1851. 
    摘要 ( 873 )   PDF (2349KB) ( 3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尺度效应对低Reynolds数下微/小柱群通道内对流换热的影响
    刘志刚,张承武,管宁,王建梅
    CIESC Journal. 2011, 62(7):  1852-1859. 
    摘要 ( 879 )   PDF (1319KB) ( 5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增压环境下旋流式气液同轴喷油器的雾化特性
    王永堂,陈明,吴少华,王建志,艾博,周振华
    CIESC Journal. 2011, 62(7):  1860-1865. 
    摘要 ( 1010 )   PDF (435KB) ( 4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螺旋迭错式空间全曲面生物填料流场模拟分析
    汪家琼,孔繁余,吴敬忠,薛玲
    CIESC Journal. 2011, 62(7):  1866-1872. 
    摘要 ( 815 )   PDF (1791KB) ( 2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节流孔板垢物沉积问题的数值研究
    汤妍,周克毅,韦红旗,徐啸虎,黄军林
    CIESC Journal. 2011, 62(7):  1873-1878. 
    摘要 ( 1206 )   PDF (1869KB) ( 7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蓄热型热泵热水器单级与复叠循环性能比较
    巫江虹,游少芳,谢方,朱钰娟,肖皓斌
    CIESC Journal. 2011, 62(7):  1879-1884. 
    摘要 ( 1074 )   PDF (497KB) ( 3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
    结构型LaMnO3钙钛矿催化剂的催化燃烧活性和热稳定性
    周瑛,卢晗锋,刘灿,陈银飞
    CIESC Journal. 2011, 62(7):  1885-1891. 
    摘要 ( 1252 )   PDF (1511KB) ( 6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降低堇青石载体对钙钛矿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以堇青石蜂窝陶瓷为基材,采用原位沉淀和悬浮浸渍技术分别制备了SiO2和La2O3为涂层的结构型LaMnO3催化剂,通过甲苯催化燃烧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原位沉淀技术虽然可以均匀和高强度地在载体表面负载La、Mn活性组分,但无法在表面形成LaMnO3钙钛矿的活性相。悬浮浸渍技术则可以保持LaMnO3催化剂的结构和活性,结构催化剂与粉末LaMnO3表现出相似的活性规律。La2O3涂层比SiO2涂层可以更有效地保持LaMnO3在蜂窝陶瓷载体表面的高活性和热稳定性。

    高温液态水中2,6-二氟苯腈水解反应动力学
    任浩明,吕秀阳
    CIESC Journal. 2011, 62(7):  1892-1897. 
    摘要 ( 1352 )   PDF (406KB) ( 5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开发2,6-二氟苯甲酰胺的绿色制备工艺以及探讨高温液态水中腈类物质的水解规律,研究了高温液态水中2,6-二氟苯腈无催化水解反应动力学。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初始浓度、不同温度下2,6-二氟苯腈、2,6-二氟苯甲酰胺的水解反应动力学以及2,6-二氟苯甲酸的脱羧反应动力学。采用一级串联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2,6-二氟苯腈的水解反应动力学数据,得到2,6-二氟苯腈和2,6-二氟苯甲酰胺水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96.7 kJ·mol-1 和75.4 kJ·mol-1,2,6-

    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均相酰化反应动力学
    黄科林,吴睿,李会泉,曹妍,王金淑
    CIESC Journal. 2011, 62(7):  1898-1905. 
    摘要 ( 1154 )   PDF (466KB) ( 5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Cl)为反应媒介,以微晶纤维素为原料,研究了离子液体中纤维素与酸酐均相酰化反应的动力学,通过实验考察了纤维素初始羟基浓度(0.21~0.85 mol·L-1)及反应温度(353~373 K)对酰化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离子液体中纤维素羟基浓度的增大和反应温度的升高,纤维素酰化反应的速率都呈增大趋势。通过实验得到了纤维素均相酰化反应的动力学方程,纤维素乙酐酰化及乙酐、丁酐混合酸酐酰化反应的反应级数均为1,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9.03 kJ·mol-1和20.04 kJ·

    甲烷水合物再汽化分解动力学模型建立
    庞维新,孙福街,李清平,陈光进
    CIESC Journal. 2011, 62(7):  1906-1914. 
    摘要 ( 1443 )   PDF (675KB) ( 4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水合物法储运气体技术,实验研究了水合物再汽化分解过程,考察了加热温度、初始分解压力和反应器中水合物量等因素对水合物再汽化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器中水合物量较多时存在分解速率缓冲现象,减慢了水合物的分解速率,而排气降压可以有效地提高水合物的分解速率。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了水合物再汽化分解机理,认为水合物的分解速率主要取决于分解推动力的大小,而分解推动力又受传热速率和分解压力等条件的影响。结合传热和水合物分解速率方程,建立了水合物的再汽化分解模型,计算了不同热水温度、不同流量和不同压力等条件下水合物再汽化分解的产气速率,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总体吻合较好,对存在的误差进行了原因分析。

    矿化垃圾中金黄杆菌甲烷亲和氧化动力学
    赵天涛,何成明,张丽杰,全学军,赵由才
    CIESC Journal. 2011, 62(7):  1915-1921. 
    摘要 ( 843 )   PDF (814KB) ( 3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填埋了10年的矿化垃圾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以甲烷为碳源生长的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sp. JT03)。基于均衡生长假设,以Monod 方程为基础,推导了金黄杆菌JT03的底物消耗模型并用以表征菌株的甲烷亲和氧化能力。在低密度的菌体培养条件下(菌液OD=0.362±0.012),考察了甲烷含量1%~40%(体积)的甲烷消耗速率。拟合结果符合Monod方程假设,并推演出半饱和常数KS

    循环的存储-放电等离子体催化新过程脱除室内空气中甲苯
    范红玉,李小松,刘艳霞,刘景林,赵德志,朱爱民
    CIESC Journal. 2011, 62(7):  1922-1926. 
    摘要 ( 1254 )   PDF (1247KB) ( 3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离工程
    旋风分离器进口涡旋感生速度场的减阻增效作用
    付烜,孙国刚,刘佳,时铭显
    CIESC Journal. 2011, 62(7):  1927-1932. 
    摘要 ( 1288 )   PDF (1337KB) ( 5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旋风分离器进口段管路的结构关系着进口气速的分配,直接影响到下游分离空间三维速度场的形式,合理设计进口管的样式是挖掘分离器分离潜力的可能入手之处。采用实验及数值模拟手段,对环管和直管2种进口管路下轴对称双进口分离器的性能与流场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环管进口的分离器分离总效率比两侧进口的平均高1.5个百分点,而压降损失降低25%以上。前者阻力小的原因在于进口环管内气流为局部的涡旋,与分离器内旋涡流动的形式接近,两股气流交汇时碰撞程度轻,附加的额外能耗较小;而总效率提高的原因为,环管进口的分离器切向速度比两侧进口的分离器约高0.15倍进口气速,能增强颗粒受到的离心作用、减小切割粒径,从而提升分离器总效率。根据涡旋理论,局部区域的涡旋会对整个流动空间产生感生的速度场,由于环管进口的分离器进口管内局部涡旋的存在,整个分离空间的切向速度场被增强。这种由涡旋感生速度场提升分离器切向速度的方式,加深了分离器运行过程中压头向速度转换的程度,不会消耗额外的能量。因此,采用旋涡流的进气方式,并合理提高进口涡旋的强度,是分离器分离性能进一步提升的新途径。

    萃取丁香油的数值模拟
    刘乃汇, 李淑芬, 关文强
    化工学报. 2011, 62(7):  1933-1937. 
    摘要 ( 1007 )   PDF (363KB) ( 1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扩散模型方程和集总参数模型方程,首次建立了具有3个可调参数的两步扩散模型方程。该模型同时考虑固体颗粒内扩散阻力与内壁的阻力,能较好地描述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用两步扩散模型方程模拟了超临界CO2萃取丁香油的动态过程,在实验温度与压力范围内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AARD2.33%19.48%之间,所有实验点的AARD8.09%。而用扩散模型方程和集总参数模型方程模拟,所有实验点的AARD分别为17.51%8.13%,表明两步扩散模型对于超临界CO2萃取丁香油的传质过程的模拟效果优于扩散模型方程和集总参数模型方程。

    对羟基苯甲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功能单体选择与分子识别性能
    王车礼, 赵兴丽, 方磊, 张琪, 钟璟, 李亮
    化工学报. 2011, 62(7):  1938-1943. 
    摘要 ( 893 )   PDF (725KB) ( 4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对羟基苯甲酸(p -HB)为模板分子,从4-乙烯基吡啶(4-VP)、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酸(MAA)3种具有代表性的单体中,选择最适宜制备p-HB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功能单体。首先采用分子力学方法计算了p-HB与功能单体4-VPAMMAA的结合能,其强度顺序为:4-VP

    氯化锌改性竹炭脱除单质汞的特性与机理分析
    谭增强, 邱建荣, 向军, 孙路石, 刘子红, 曾汉才, 张盛诚
    化工学报. 2011, 62(7):  1944-1950. 
    摘要 ( 1187 )   PDF (1043KB) ( 8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过程系统工程
    以火用最小为目标的氢气分配网络优化
    于泽淼, 冯霄
    化工学报. 2011, 62(7):  1951-1956. 
    摘要 ( 1135 )   PDF (452KB) ( 4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优化氢气分配网络,合理利用氢气资源,对炼化企业的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在氢气分配网络中,除了氢气的消耗,最主要的能耗就是压缩气体时所消耗的功。为了将氢气的消耗和压缩功的消耗从节约能源的角度统一优化,提出以“火用基准”为基础对氢气分配网络模型进行优化设计,即将新氢用量和压缩过程的功耗都转换成火用耗,以总的火用消耗量作为衡量氢网络优劣的基准。同时利用网络结构调优策略,以有效地减少压缩机的数目,保证了系统的能量性能和经济效益。通过一个精炼厂实例的成功应用,证实了此种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火用分析的氧化铝蒸发过程能耗优化
    阳春华, 柴琴琴, 桂卫华
    化工学报. 2011, 62(7):  1957-1962. 
    摘要 ( 1259 )   PDF (417KB) ( 3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氧化铝蒸发过程能量利用率,在蒸发过程有效能火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最大化火用利用率的能耗优化模型。针对优化模型紧约束条件的限制,提出了一种结合鲁棒函数和谷跳跃不可行解修正法的约束条件处理方法,弱化约束违反度大的解带来的不利影响,保留不可行解提供的有效信息。并采用一种具有涡旋拓扑结构的粒子群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有效求解。工业实例分析表明,优化模型可同时兼顾火用回收利用率和系统热力学完善程度,优化操作在保证产品产量及质量的条件下可有效提高能量利用率。

    基于机械蒸汽压缩蒸发的油田污水脱盐系统及分析
    李清方, 刘中良, 庞会中, 张建, 祝威
    化工学报. 2011, 62(7):  1963-1969. 
    摘要 ( 1535 )   PDF (420KB) ( 6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油田污水污染物成分复杂、污染性强不适合膜法脱盐的特点,提出用机械蒸汽压缩蒸发(MVC)技术对油田污水进行脱盐处理的技术方案。建立了基于MVC的油田污水脱盐系统的工艺流程设计计算模型,系统分析了降膜蒸发器传热温差、油田污水温度和蒸发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热温差是影响系统装置规模和运行电耗的控制因素,减小传热温差可以明显降低压缩机比电耗,付出的代价是系统比传热面积的增大;MVC系统的热力完善度高,无废热排放,油田污水温度越高,系统比传热面积减小;在其他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提高系统的运行温度有利于改善系统的性能。

    换热器设计方案多级可拓综合评价
    刘健鑫, 崔汉国, 代星, 赵偲宇, 李正民
    化工学报. 2011, 62(7):  1970-1976. 
    摘要 ( 1238 )   PDF (401KB) ( 5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更全面、系统、多层次地评价换热器等设备的设计方案,基于可拓学理论,提出了换热器设计方案多级可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创建了换热器设计方案多级可拓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换热器设计方案多级可拓综合评价方法。以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方案为例,对其进行了多级可拓综合评价,实现了设计方案的评估与优选,并验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有效性。该评价方法具有可靠性高、实用性强等特点。

    表面与界面工程
    氟碳涂层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失效过程研究
    张亮, 唐聿明, 左禹
    化工学报. 2011, 62(7):  1977-1982. 
    摘要 ( 941 )   PDF (1886KB) ( 8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电化学交流阻抗(EIS)、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研究了氟碳涂层在干湿交替及全浸泡环境下的失效过程。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环境下氟碳涂层的失效速率快于全浸泡环境下的失效速率,干湿交替环境使得涂层孔隙率增大,涂层的电阻降低,电容增大,加速了电解质溶液在涂层中的渗透;氟碳涂层在干湿交替环境下的失效原因,主要是由于干湿交替循环使涂层经历增大和缩小的往复变化,使得涂层内部孔隙增大,局部产生微裂纹且涂层与基体附着力降低,最终导致涂层起泡及失效。

    机械活化强化甘蔗渣铝酸酯表面改性
    黄祖强, 王楠, 胡华宇, 江道海
    化工学报. 2011, 62(7):  1983-1988. 
    摘要 ( 1430 )   PDF (448KB) ( 4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自制搅拌球磨机对甘蔗渣进行机械活化预处理,以改性甘蔗渣的活化度、润湿接触角及甘蔗渣/液体石蜡体系黏度为评价指标,分别研究了铝酸酯用量和机械活化时间对甘蔗渣改性效果的影响,并采用XRDFTIR对甘蔗渣和改性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铝酸酯处理后甘蔗渣的活化度、接触角增加,与液体石蜡体系的黏度降低,当铝酸酯用量为3%时效果最佳;机械活化明显强化了甘蔗渣与铝酸酯的反应,铝酸酯改性机械活化甘蔗渣的接触角和活化度明显增加,与液体石蜡组成的体系黏度降低,当机械活化120 min时效果最佳;甘蔗渣经表面偶联改性后,在有机相中的分散性明显增加,铝酸酯改性机械活化甘蔗渣效果更为显著;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机械活化降低了甘蔗渣纤维结晶度,提高了其对铝酸酯的反应活性;FTIR分析表明,甘蔗渣表面的羟基与铝酸酯中的烷氧基团发生化学反应,有新的官能团AlOC产生,并在甘蔗渣表面形成一层铝酸酯分子层。

    能源和环境工程
    上出料系统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特性及其与下出料系统的比较
    董卫宾,郭晓镭,龚欣,雍晓静,吴跃,罗春桃
    CIESC Journal. 2011, 62(7):  1989-1997. 
    摘要 ( 1198 )   PDF (810KB) ( 8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考察了气体进入方式和输送压力对上出料发料罐系统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特性的影响,并比较了上出料和下出料发料罐系统的煤粉输送量、固气比和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在上出料发料罐系统中,随锥部气增加,煤粉输送量和固气比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随底部气和调节气增加,煤粉输送量和固气比呈减小趋势;随输送压力增加,煤粉输送量和固气比先明显增加后增加趋势减弱。与上出料发料罐系统相比,相同输送差压下,下出料发料罐系统具有较高的输送量和固气比,但二者均具有良好的输送稳定性。

    不同温度下原油蒸气的爆炸极限和临界氧含量
    刘振翼,李浩,邢冀,黄平,周轶
    CIESC Journal. 2011, 62(7):  1998-2004. 
    摘要 ( 1921 )   PDF (619KB) ( 12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注空气采油因其过程中存在可燃性混合物,会有发生爆炸事故的可能。通过实验测定了15~150℃之间5个初始温度点原油蒸气的爆炸极限和临界氧含量,15℃时爆炸极限范围为4.62%~14.01%,150℃时爆炸极限范围变宽为4.24%~15.62%,安全氧含量15℃时为13.15%,150℃时降低到12.47%

    胜利油田沾3区块内源微生物激活剂的筛选、优化及效果评价
    高配科,马挺,赵玲侠,李国强,曹美娜,王燕森,梁凤来
    CIESC Journal. 2011, 62(7):  2005-2012. 
    摘要 ( 964 )   PDF (1556KB) ( 4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最大可能数法(MPN)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解析胜利油田沾3区块注入水和产出液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采用离子色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分析了油藏地层水的离子组成,从而确定了该区块实施内源微生物激活的基础背景资料。以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机理为基础,同时考虑在激活过程中抑制有害菌——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繁殖,确立了以激活前后水样中总菌浓的变化、硫酸盐还原菌数量变化和对原油的乳化效果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激活剂效果评价。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并成功将Box-Benhnke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应用到激活剂体系各因素的优化组合,最终得到玉米浆干粉0.33 g·(100 ml)-1、磷酸氢二铵0.312 g·(100 ml)-1和硝酸钠0.2 g·(100 ml)

    铜绿假单胞菌WJ-1降解原油特性
    夏文杰,董汉平,俞理,黄立信
    CIESC Journal. 2011, 62(7):  2013-2019. 
    摘要 ( 1481 )   PDF (554KB) ( 3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蒙古林油藏地层水中筛选和驯化得到一株兼性厌氧烃降解菌WJ-1,经生理生化测试和16S rDNA鉴定该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为了研究菌株WJ-1降解原油的性质,利用该菌株对新疆、中岔口、大庆江桥、蒙古林等油田的不同黏度的原油进行了微生物降解实验,分析了微生物降解作用对原油饱和烃、芳烃、非烃以及胶质和沥青质等组分在原油中相对含量、组成和结构的影响。原油棒薄层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作用引起原油性质发生明显变化,各原油中胶质、沥青质、非烃类含量均降低10%以上;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原油饱和烃中轻组分含量相对增加,重组分含量相对减少;芳香烃中的菲组分相对减少。黏度和凝固点分别平均降低45%和6℃,原油的流动性增强。多孔介质中的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在不同黏度原油(新疆、中岔口、大庆江桥、蒙古林)的驱油实验中,菌株WJ-1能在空白水驱的基础上分别提高原油采油率4.78%、5.15%、7.39%、

    微波辅助二氧化氯氧化降解苯酚
    赵德明,张谭,张建庭,徐新华
    CIESC Journal. 2011, 62(7):  2020-2025. 
    摘要 ( 1192 )   PDF (460KB) ( 5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微波辅助二氧化氯(MW/ClO2)氧化降解苯酚模拟水溶液,研究了影响该系统氧化降解苯酚的各种因素和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单独的微波辐照或者ClO2氧化工艺和MW/ClO2强化氧化系统中苯酚的降解均符合拟一级动力学关系,其中MW/ClO2氧化系统速率常数增强因子可达到1.4,表明存在较明显的协同效应。在MW/ClO2强化氧化系统降解苯酚初始体积质量浓度为100 mg·L-1,pH值为5.0,微波功率200 W,二氧化氯初始浓度100 mg·L-1

    纳米氧化硅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处理苯酚废水
    王翠,姜艳军,周丽亚,高静
    CIESC Journal. 2011, 62(7):  2026-2032. 
    摘要 ( 1368 )   PDF (1054KB) ( 5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温和条件下(室温、中性pH),以聚乙烯亚胺(PEI)为诱导剂诱导纳米氧化硅粒子的形成,同时固定化辣根过氧化物酶(HRP)。FT-IR表征结果证实载体为氧化硅,且HRP被成功固定于载体中。SEM分析显示,生成的含HRP的氧化硅粒子为球形,大小在200~500 nm之间。体系溶剂类型影响诱导剂PEI和HRP分子间或分子内的静电作用,从而影响固定化效果。结果表明选用磷酸缓冲液作为体系溶剂固定化效果最佳,包埋率达65.3%。相对于初始加入的游离HRP

    结构态亚铁羟基化合物还原预处理印染废水的效果和机制
    冯勇,吴德礼,马鲁铭
    CIESC Journal. 2011, 62(7):  2033-2041. 
    摘要 ( 1250 )   PDF (1113KB) ( 6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印染废水的脱色是重要的处理难题。以6种偶氮染料模拟废水和实际印染废水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亚铁羟基化合物(ferrous hydroxy complex ,FHC)还原预处理印染废水的效果和机理。通过亚铁结构形态、初始pH、FHC投加量、Fe/OH-摩尔比等因素对FHC还原转化染料的影响研究,综合评价了FHC对多种偶氮染料的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FHC具有较高的还原活性,投加89.6 mg·L-1的FHC,可以去除90%以上的偶氮染料。亚铁结构形态对还原脱色有很大影响,溶解态亚铁基本不能还原偶氮染料,结构态亚铁FHC

    低DO协同负荷引发的黏性膨胀和丝状菌膨胀
    桂丽娟,彭永臻,甘冠雄,彭赵旭,侯红勋,王淦,史昊然
    CIESC Journal. 2011, 62(7):  2042-2048. 
    摘要 ( 987 )   PDF (887KB) ( 4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低DO下负荷对污泥膨胀的影响,采用SBR反应器,在DO<0. 5 mg·L-1,pH 7.2~8.0,温度(23±0.5)℃,MLSS 3000~3500 mg·L-1,负荷分别为0.22、0.44、

    碳氮比对短程反硝化过程中N2O产生的影响
    巩有奎,王淑莹,王莎莎,王赛
    CIESC Journal. 2011, 62(7):  2049-2054. 
    摘要 ( 1165 )   PDF (904KB) ( 9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体积为3 L的SBR反应器,通过投加NaNO2的方式调节反硝化初始NO-2  -N为20 mg N·L-1,同时,投加0、0.05、0.1、0.2 ml乙醇调节初始碳氮比(C/N)分别为1.8、2.5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

    壳聚糖/聚己内酯接枝共聚物的均相合成与表征
    韩小进,朱庆松,程春祖,武长城
    CIESC Journal. 2011, 62(7):  2055-2060. 
    摘要 ( 1450 )   PDF (593KB) ( 5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BMIM]Ac)为反应介质,研究了壳聚糖与ε-己内酯的均相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对接枝率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等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均相条件下壳聚糖与ε-己内酯的接枝共聚反应时间短、效率高,在反应温度为105℃,反应时间为8 h,催化剂Sn(OCt)2的用量为ε-己内酯质量的0.1%,ε

    自由基调聚法合成聚丙烯酸叔丁酯调聚物
    李光华,杨苹苹,赵治巨,高振胜,何丽秋,童张法
    CIESC Journal. 2011, 62(7):  2061-2066. 
    摘要 ( 1089 )   PDF (414KB) ( 6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丙烯酸叔丁酯(tBA)为单体,CBr4为调聚剂,利用自由基调聚反应,合成了末端有—CBr3基团的聚丙烯酸叔丁酯(PtBA-Br)调聚物。利用GPC和1H NMR对PtBA-Br的数均分子量(Mn)进行了测定,其值为2730~9200。为了准确地控制调聚物的分子量,利用Mayo方程和模拟的方法得到了

    新型磁性纳米锂离子筛的合成
    竺柏康,王东光,任益枰,邹志斌,楼银龙,卢林平
    CIESC Journal. 2011, 62(7):  2067-2074. 
    摘要 ( 1252 )   PDF (1732KB) ( 9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狭道式撞击流反应器,将Fe3O4爆发式成核过程与快速包覆MnCO3+Li2CO3薄膜的过程同步进行,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Fe3O4/MnCO3+Li2CO3前驱体;然后,通过在450℃下高温焙烧和稀酸酸浸脱锂工艺得到一种组成为Fe3O4/HxMnyO4的磁性纳米锂离子筛。实验优化了爆发式成核过程与液相快速包膜过程的主要操作参数。采用BET、TEM、EDX、XRD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磁性纳米锂离子筛的平均粒径约为40 nm,比饱和磁化强度为27.581 emu·g-1,磁矫顽力为

    水热时间对中空球形薄水铝石微观结构的影响
    王晶,李媛媛,种丽娟,刘岩
    CIESC Journal. 2011, 62(7):  2075-2079. 
    摘要 ( 896 )   PDF (972KB) ( 3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T型微通道内丙酸倍氯米松纳米颗粒的制备
    张乾霞,崔改静,周月,娄金婷,王洁欣
    CIESC Journal. 2011, 62(7):  2080-2085. 
    摘要 ( 1379 )   PDF (1919KB) ( 5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